作为一枚资深吃货,想必你一定也是一位葡萄酒爱好者吧!那么,你是否知道葡萄酒有干型和甜型之分?是否知道这里说的“干”是什么意思吗?不会脑补为“干湿”的“干”吧?
小编之前曾介绍过有关“干”这个词的含义。葡萄酒以糖分为基础,分为干型、半干、半甜及甜型四种。许多人不知道“干红”或“干白”的实际含义,其实这是翻译的缺陷造成的。葡萄中的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就是葡萄酒。如果糖分全部发酵转化为酒精,就称之为“Dry”,意思是“不甜”,但是在汉语中,至今仍找不到一个字来表达“不甜”的意思,由于英文“Dry”同时也有干的意思,所以前辈们无奈之下,只能直接译成“干红葡萄酒”或“干白葡萄酒”了,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完全不甜的葡萄酒。
众所周知,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会把糖分转化为酒精。而在发酵完成后,成酒中没被酵母转化成酒精,残留下来的糖分就是剩余糖分。剩余糖分一般以每升葡萄酒中含有多少克糖(g/L)来表示。
从干型到甜型的葡萄酒的分类,并无世界统一标准,各国略有不同。如美国干白葡萄酒,有时将剩余糖分10g/L的葡萄酒也称为干酒。而欧盟葡萄酒标准是:干型酒是剩余糖分不超过4g/L或者当总酸(以酒石酸计)不少于总糖(以葡萄糖计)2g/l时,糖最高含量为9g/L的葡萄酒。
由此,干型葡萄酒有两种情况:
干葡萄酒——酒的糖分几乎已发酵完,剩余糖分含总糖低于每升4克。饮用时觉不出甜味, 酸味明显。如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洒、干桃红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剩余糖分含总糖在每升4克—每升l2克之间。饮用时有微甜感,如半干白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那么,你知道干白和干红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葡萄品种、酿造工艺、营养成分、酒的颜色、品饮温度等指标。
葡萄品种
根据葡萄的颜色不同,可将葡萄品种分为白色品种(白皮白肉)、红色品种(红皮白肉)和染色品种(红皮红肉)三大类。
用白品种酿造白葡萄酒,染色品种只能酿造红葡萄酒,而用红色品种可酿造从白色到深红色颜色各异的各种葡萄酒。
工艺
干白葡萄酒,是用白皮白肉或红皮白肉的葡萄经去皮发酵而成,这类酒的颜色以黄色调为主,主要有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色、禾杆黄色、金黄色等,糖分含量非常低。
干红葡萄酒是指葡萄酒酿造后,酿酒原料(葡萄汁)中的糖分完全转化成酒精,残糖量小于或等于4.0g/L的红葡萄酒。
营养
由于干白只用汁液酿造,其单宁的含量相对较低,而干红是用果皮、果肉和汁液一起酿造,其单宁含量相对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干红比干白的酒性更稳定,赏味期也更长。
干红所蕴含的维生素B、核黄素、尼克酸、泛酸和本多生酸的比例都要高出干白。
酒色
干白因系采用白皮白肉或红皮白肉的葡萄经去皮发酵而成干白葡萄酒干白葡萄酒标,其颜色以黄色调为主,主要有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色、禾杆黄色、金黄色等。而干红采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液中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物质,使干红以红色调为主,颜色一般呈深宝石红色、宝石红色、紫红色、深红色、棕红色等。
品饮温度
干白,以清凉状态,即摄氏8度至10度品尝最佳,此时可以更好地尝出其风味来。而干红的品尝温度为摄氏16度至18度时最佳。
总体上看,干白是用葡萄皮红汁白或皮汁皆白的葡萄为原料,将葡萄先碾压成汁,再将汁单独发酵制成。由于葡萄的皮与汁分离,而且色素大部分存在于果皮中,故白葡萄酒色泽淡黄,酒液澄清、透明,含糖量高于红葡萄酒,酸度稍高,口味纯正,甜酸爽口,白葡萄酒适宜食用清淡口味的凉菜、海鲜、河鲜、清淡口味的家禽类、甜品类,亦可作为餐前开胃酒。干红是用红色或紫色葡萄为原料干白葡萄酒,采用皮、汁混合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中的色素与单宁溶于酒中,因此酒色呈暗红或红色,酒液澄清透明,含糖量较多,酸度适中,口味甘美,微酸带涩。红葡萄酒适宜食用浓郁口味的凉菜、肉类和辛辣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