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天气回暖,我省各地不少春花已提前开放。而绍兴沈园景区,柳梢上一棵棵小绿芽,让人想起了宋代诗人陆游那首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是女子的手还是糕点?“黄藤酒”是绍兴黄酒吗?这些不少本地人都疑惑的问题,在绍兴文理学院任教的美国老师魏柏义(Brock)的翻译作品里,有了新解释。在魏老师译的《钗头凤》里,这两句诗词被译为“Pink hands soft and fine, reflected in golden drops of wine.(粉嫩柔软的手,倒映在金黄色的酒液里)。”
在绍兴定居16年
美国教师翻译《阿Q正传》和《钗头凤》
绍兴文理学院,魏老师的办公室就在这里。闲暇时,魏老师喜欢去周边鲁迅故里景区转转,回味这位知名作家的生平作品。
据绍兴文理学院官网资料,今年40余岁的魏老师来自美国,2002年以来曾在杭州、湖州、温州等地高校任教,最后定居绍兴。他练过7年泰拳和以色列防身术,还在美国做过10年保镖。获得过中文文学翻译、中文语言学两个中文硕士学位的他,来到中国后,成为绍兴翻译协会特别顾问,还翻译过鲁迅的《阿Q正传》。因翻译了《钗头凤》,魏老师经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文理学院推荐,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授予“诗画浙江”友好使者称号。
为什么选择定居绍兴?
“我一直特喜欢绍兴。之前在美国读中文双硕士学位时,我们读过所有五四运动作家的作品,鲁迅和沈从文一直是我的最爱的作家,思考家。”魏老师告诉记者。正是对作家鲁迅的喜爱,冥冥中,魏老师来到了与鲁迅故里景区相隔4公里左右的绍兴文理学院,一待就是16年。
在学生眼里,魏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吴依娜是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2018届毕业生,上了四年魏老师的口语课。在她看来,魏老师课上很严肃,但课下却很随和,微信会用表情包,还特别喜欢黄酒。“魏老师课上会问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比如一面黑墙上有三个支点,支点可以描绘出什么样的形状。”
古诗词里的“错,错,错”怎么翻译
魏老师的译句有点儿意思
从身边人的描述里,很难想象,1米9高个、满脸严肃的魏老师,会将《钗头凤》翻译得浪漫又诗意。小时新闻记者对比了他和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的《钗头凤》版本发现,许渊冲版讲究“‘音美’、‘形美’、‘意美’”,译句精炼短小的同时,保留原词中的结构。比如“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译为“In my heart sad thoughts throng;We’ve severed for years long.Wrong,wrong, wrong!”;而魏老师的翻译会用更多具象描绘,就原句结构做出适当删减。“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译为“In my heart sad thoughts throng, we’ve been apart for years too long.Too long… too long…”
在魏老师的朋友,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周仕宝看来,许渊冲的译文已经算经典,在“错错错”上,魏老师的译文要更好些。
对于自己的作品,魏老师本人又是怎么看的?
“很辛苦,但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在魏老师看来,翻译“红酥手、黄藤酒”,难的是传达其背后中国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诗人的思想、情感等。“西方读者也非常喜欢中国诗歌,我个人觉得通过阅读翻译过的中国诗歌,他们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当然,汉语中有很多东西 (尤其是中国诗词)无法直接翻译成英语。因此,这就是为什么译者必须真正理解诗人和诗歌后,再把真正的意思传达出来。”
喜欢去街头收集声音
最爱王维的《送别》
真正和魏老师聊天,记者又发现,魏老师少言寡语,但对中国诗歌的热爱却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是王维的《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虽然文字简单,但寓意无限。对我来说, 这首诗用很少的语言讲述了生命和存在的意义——它是真正的诗歌。”
这位低调的译者,生活里还在做含中国元素的电子乐。周仕宝告诉记者,生活中的魏老师,喜欢半夜里做音乐和翻译,白天下班了则喜欢去大街小巷收集声音:菜市场大妈们的闲聊声、广场舞的背景音……都是他的素材。
“魏老师很‘怪’,但也很诗意。”周仕宝记得,有次,他和魏老师讨论起光与影的关系。魏老师的回复让他记忆深刻:“光与影是对立又统一的。两者既相互惧怕,又相互依赖。”
2022年寒假,魏老师选择回美国度过假期,目前在美国家中。虽然春节不在国内,魏老师仍在为中国高兴。“我知道中国在今年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做了许多创新,知道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所以我骄傲。中国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