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有些人来说是好事,对有些人来说是坏事,就看你如果把握那个度。适量喝就是好事,过量喝就是坏事,不过有些人是一点酒都不能喝的,下面来了解了解。
适量喝酒的好处:
1、增强心脏功能,如果爱好喝酒的人群,千万不要大量的饮用酒,可适当的喝酒,因为它可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喝酒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3、消除疲劳,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喝酒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喝酒的人相比,前者反应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过量喝酒的坏处:
据科学家研究,每日饮白酒80-150克,连续5年即可造成肝损伤。大量饮白酒在20年以上,40%-50%的人会发生肝硬化,每日饮白酒200克延续10年可出现脂肪肝。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作用主要由乙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乙醛所致。乙醇和乙醛的大量聚集会降低肝细胞内各酶的生物活性,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改变细胞膜结构,造成肝细胞破坏、脂肪沉积、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化。
另外,乙醛是血管活性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有些人因体内缺乏乙醛代谢酶,不能迅速将乙醛转化成乙酸,故饮少量白酒后即可出现面颊、颈胸部皮肤潮红,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急或抑郁。
“养生专家活了59岁就患癌走了,酒业泰斗秦含章喝了一辈子酒,112岁才离世,喝酒就是好!”
每每提及酒的话题,总是有热心的网友在科普秦老的故事。其实一开始人类之所以爱喝酒,完全是因为生存所迫,没想到现在却形成了喝酒致癌的局面。
为何人总爱喝酒?答案或许刻在你的基因里
外国学者罗伯特·达德利曾提出了“醉猴假说”的想法,认为酗酒是人类进化所产生的结果。达德利认为,酒精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内,水果熟过头了发酵后就可形成酒精,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热量来源。
猿猴在发酵后的水果内摄入了酒精,这些酒精浓度很低,可产生微弱的醉意,但是却可以增强食欲、提供大量卡路里,给身体带来的益处大于弊处。所以远古时期,猿猴就经常食用一些熟透的水果,以获取酒精。我们现在的人类之所以能适应和偏好酒精,恰恰正好来源于此。
佛罗里达州圣菲学院的一项研究验证了这个假说,研究人员在现在已灭绝的生物体中恢复人类祖先的蛋白质,然后还原了醇脱氢酶ADH4的进化史,醇脱氢酶又叫做酒精去氢酵素,是分解酒精最重要的酶之一。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约1000万年前,森林面积逐渐缩小,很难找到新鲜水果。人类的祖先为了适应环境生存下去,人类的醇脱氢酶ADH4发生了突变,然后人类分解酒精的能力进化了,对于存在于过熟果实内的酒精代谢能力增强了40倍。这是一个优胜略汰的过程,可以快速消耗酒精意味着身体可以有更多的食物选择和能量来源。
那时候发酵水果内的酒精浓度比较高,而现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酒精的提纯技术非常先进,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地喝到各种高酒精浓度饮品,酒精的危害也被放大,喝酒致癌的现象也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