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掺水的危害(白酒掺水对身体有害吗?)又到一年3.15,假烟假酒固然害人,鼓励曝光。但是在烟酒行业也流传一些谣言,这些谣言像假货一样迷惑性很大,弄不好就上当了。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饭后立即吸烟对健康极为不利,危害甚至比平时吸烟大10倍。进食后,消化系统运转起来,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毛孔张开,此时吸烟,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能力加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强烈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医生建议,烟瘾大的人至少要等到饭后半小时再抽。那,事后一支烟呢?
薄荷烟杀精?
有一种说法是,“薄荷叶在燃烧时确实会产生一种对男性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腔腔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不过,薄荷烟用的可不是薄荷叶,只是用香精调出来的薄荷口味罢了,国家对烟用香精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烟草虽有害,但是扣一个“杀精”的帽子就有点过了。还有,你听说过“可乐杀精”的谣言吗?
白酒勾兑就是掺水?
提到勾兑,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劣质酒、掺假等等,公众对于白酒勾兑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认为“高价名贵的白酒一经原酒勾兑,其品质就等同于小作坊的散酒”。总之,在人们的印象中,勾兑会降低酒的品质,甚至勾兑就是制假手段。这也怪不得众多的非专家消费者,他们没有太多渠道去了解这个技术名词的原本含义。正确的信息应该是:“勾兑”是白酒生产工艺中的一道正常程序,从技术层面上讲,勾兑,是白酒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因为生产出的酒,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兑能使酒的质量差别得到缩小,质量得到提高白酒掺水的危害,使酒在出厂前稳定质量,取长补短,统一标准,质量上要基本达到同等级酒的水平。
勾兑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种微量成分配比适当,达到该种白酒标准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觉和风格特点。因而,勾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恰恰相反,勾兑是白酒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优质酒必不可少的环节。
特供烟酒是真的?
因为军供烟酒是当年时代的产物,一开始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民军队的照顾。后来改革开放了,据说是由于人民军队的工资一直很低,过年过节老兵探亲回家两手空空不好看,所以就由部队出资联系烟酒厂弄些烟酒便宜卖给老兵或者军官。后来从九十年代开始,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愿意和部队合作的烟酒厂越来越少,这类特供烟酒就逐渐不多了。2000年前后中央正式下令禁止了这种行为,此后军队内的军供烟酒就基本绝迹了……只有偶尔有几个老兵,拿着老旧的瓶子或烟盒,在茶余饭后吹吹牛逼……至于现在市面上的所谓的“军供烟”,“军供酒”,“军队特供烟酒”,“军队直供烟酒”……基本都是假的。
好酒不口干、不上头?
喝酒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水份的流失,所以酒喝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口干。尤其是饮用过量的白酒后,更容易感到口渴。让他有些人酒下肚后,会产生头痛、头晕的反应,这就是上头。因为酒精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使大脑供氧不足,所以酒喝到一定的程度也必然会有头昏的反应。所以并不是好酒,就不口干不上头。
瓶底凹陷深葡萄酒越好?
很多资料说原装进口的葡萄酒瓶底多呈锥形凹陷,且瓶底深部较厚,以利于收容沉淀,所以瓶底凹陷越深越好。但实际上,大部分日常饮用的葡萄酒根本不值得陈年,更别提什么专为保存沉淀设计的瓶底了。其实瓶底为什么有凹槽的原因的解释有很多,唯一大家都能同意的解释是“因为传统”……其他的解释诸如可以让瓶底坚固一点,让酒看起来多一点,倒酒的时候抓手方便一点,让瓶底的沉淀沿着凹槽壁滑下而不会在瓶底腾起悬浮在酒中等等,都有一定道理。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解释,但是需要记得一点:通过外观和包装来鉴定葡萄酒的好坏是不可取的。同样,看酒标质地,看酒塞是不是木制的,看瓶子是不是很重,看背标贴的整齐不整齐……这些花招,其实都不过是为了迎合大家挑选葡萄酒时想要走捷径的心理编出来的,你可以照着这些方法买酒,做假酒的人也可以照着这些方法做酒。任何外观,包装,礼盒,都是人工制造的产物,而这方面搞山寨,一直是制假者的强项。
看条码鉴别假葡萄酒
很多文章都强调条形码和原产国的关系——“69开头的为中国灌装,0为美国,3为法国,7 为智利,8为西班牙,9为澳大利亚”。这确实是正确的国际条形码前缀,但没什么实际意义——对制假厂商来说白酒掺水的危害,条码本身只是印刷品,正标都能作假的人,背标的数字做假又有何难;而即使是向海关递交报备的正规进口葡萄酒,背标上的条形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也是由进口商编写的。再加上有些国外厂家会生产专供中国的产品,并委托在国内的进口商申请条码,因此69开头但真正从国外进口的葡萄酒,尽管不常见,也不是没有。
葡萄酒滴在纸巾上辨别真假
还有种鉴定技巧教大家把葡萄酒滴在纸巾上,“由于假酒色素颗粒大,水会先渗透开来,酒色和水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个技巧用在假酒上确实屡试不爽,唯一的问题是,用在真酒上也是一样效果……
真的葡萄酒,颜色也来自葡萄皮上的天然色素,所以同样在纸巾上渗透的比水慢,同样酒色和水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更别提如今完全用香精和人工色素酒精兑出来的假酒,因为国家严打已经非常少见了。
现在大部分山寨葡萄酒,多是用廉价葡萄酒冒充贵酒,它们和真酒主要的差别体现在口味上,而化学特性上却相差不多,不管是用纸巾还是用碘酒用小苏打用试纸,都没法区分出来
过滤嘴有毒?
网传,一些烟草企业在纤维里还加入了粘和剂和稀释剂,这两种都是挥发性质胶体,里面含有大量的苯、芳香烃类和类似油漆里面的化合物。滤嘴在接香烟时,由于塑料容易粘刀,不好切割,又在刀片上涂抹容易致癌的硅油,成为名副其实的剧毒香烟。
其实真相是这样:199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已发出了《烟用聚丙烯加胶滤棒生产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胶粘剂必须无毒,胶粘剂的质量认定工作由国家局生产调度司和中国卷烟滤嘴材料公司具体负责。199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又发布了《烟用聚丙烯丝束管理办法(试行)》,对烟用聚丙烯丝束的生产和流通秩序作出了规定。
滤棒专用水性胶粘剂也是安全无毒的,其生物相容性好,是制药和医疗行业普遍使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国家对此也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过滤嘴材料是没有剧毒的,过滤嘴致癌更是无稽之谈。
香烟里掺纸?
去年有传言说,“中国的卷烟里基本没有烟丝,而是用药水浸泡过后纸片切成的纸丝!”
据砖家介绍,烟草薄片的生产原料为烟叶碎片、烟末和烟梗等,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的烟草成分和不可溶的纤维素。也就是说,烟草薄片本质上还是来源于烟叶,是符合国家相关烟草制品规定的,并不是传闻中的“纸丝”。
卷烟里“掺”的不是纸丝,是烟草薄片,本质上还是烟草制品,符合相关规定。烟草薄片起到了节约资源、减害降焦等积极的作用,而且我国的烟叶供大于求,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带3字头的中华烟品质更好?
这个谣言似乎已经不是谣言了,3字头成为了软、硬中华之外的另一个产品。
所谓“1”字头、“2”字头、“3”字头的软中华,只不过是卷烟生产时流水线的班次代号而已,并不存在质量及工艺上的差别。“3字头”之所以能火起来,主要是江浙一代商人的炒作,1、2、3字头都是中华烟,抽哪个都一样,别再被误导了。类似的还有牡丹333,大前门111。
文字来源于烟酒生意经
3.15全国打假日,小编要给咱新商盟打个广告~
进货来新商盟,正品保障、服务优质、新购物、心服务!为您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